全讯官网-至尊全讯大全官网新闻中心今日婺城婺城网视图库中心新闻专题金华新闻连线浙江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外媒婺城
您当前的位置 :     婺城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今日婺城 > 关注

匠心妙手修时光 残卷故纸永留香-全讯官网

2024-11-07 08:39:14  来源:  婺城新闻网  作者: 徐帆

  镊子捏在指尖,游走于残损的书叶间,纸屑被层层揭起……日前,在金华市文保中心的古籍修复室内,偌大的办公室格外安静,古籍修复师付燕翠正静静地伏案忙碌着。她一边轻轻拨弄着桌案上泛黄的纸叶,一边用毛笔蘸上浆糊,粘补书叶上的缺损部分。在她的巧手下,几乎满是虫洞的纸张,渐渐恢复完整的模样。

  “修复古籍往往是‘因书制宜’,修复方案不尽相同。”付燕翠告诉记者,古籍常会出现老化、酸化、霉烂、虫蛀等破损情况,南方潮湿的天气也容易致古籍发霉,产生粘连等情况。一本残损的古籍从开始修复到修好入库,要经过20多道工序,定损、拍照、除尘、测酸碱度、配纸、染色、拆页、修补书页、喷平压实、修边、装订等,每一个步骤都至关重要。

  付燕翠当前正在修复一套清同治刻本《古音类表》,该套古籍共含四册,至今已修复了五个多月的时间。“我现在修复用的方法是平补法,这是一种要求极高的修补方法,它要求修补用纸与原有纸张完美贴合,没有重叠的部分,以达到最佳的修复成效。”说着,付燕翠展示了一张已修复完毕的书叶,修补之处触感平滑,几乎与未修补处无异。“通常,我们会采用搭补法,搭边一般不超过2毫米。”她进一步解释道,“搭接过厚会削弱黏合强度,增加书页开裂的风险,因此,在进行修补时必须非常仔细,确保每一步都精准无误。”

  古籍修复需遵循修旧如旧、最小干预等原则,既要尽量保留原有部分的风貌,又要确保修补部分与旧书的颜色、材质相协调,同时兼顾美观,甚至连书根字都要和原来保持一致。“修复完成的古籍书页,除非文字已缺失,否则一般不易看出修复痕迹,只有在透光的情况下才能较明显地看到修补的部分。”付燕翠说。

  而由于每本古籍的纸张在厚薄、酸碱度、原料及纹理上都有所差异,这使得修复纸张的选择变得尤为讲究。“找一样的纸很困难,只能找接近的。”在修复室内,有两大面柜子存放着不同类别的纸张,据付燕翠介绍,目前所用的修复纸张大多是专门的古籍修复用纸,包括竹纸、皮纸、竹皮混料纸等百余种,有时,为了找到更合适的纸张,她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染纸或者自己造纸。

  一把镊子、一个喷壶、一支毛笔、一把竹起子、一碗浆糊,日复一日,一点点修补文化的记忆,这是付燕翠的工作日常。作为一名“80后”,付燕翠从事古籍修复行业已经8年。非专业出身的她,最初在市博物馆做古籍普查工作时,看到那些受虫蛀、脆化或霉蚀等原因破损的古籍,感到非常心痛,这也是她从事古籍修复工作的契机。她从零开始,通过自学相关修复书籍和参加国家组织的培训,逐渐掌握了古籍修复技能,成为一名古籍修复师。

  “修复是一项精细且枯燥的工作,非常考验一个人的耐心。”付燕翠直言,修复工作并非看起来那样有趣,修复师往往要长时间地重复同一项工作,同样的虫洞可能一补就是上千页。付燕翠回忆道,她曾遇到过这样一张契约文书,同时有虫蛀、粘连、发霉老化的问题,几乎已经看不出来它原本的样貌。但就是这样一页纸,在她的手里,一点点展露出原本的面貌。“修补这一张就耗费了近一个月,仅展平就用了一两周。”付燕翠说,看着每一张书页经修复后,又恢复了生命力,内心就会充盈着“救死扶伤”般的使命感和成就感。

  这份看似寂寞甚至有些枯燥的职业,付燕翠却充满了热爱。“能修多少是多少吧,我希望尽可能把前人留下来的东西保存下来,这样后人才能看到。”她将热爱转化为细心和耐心,再通过她的双手,让一册册古籍重焕光彩,使这些文化瑰宝得以流传于世。

  据了解,金华市博物馆馆藏古籍有三万多册,近四分之三需要保护修复。对于付燕翠来说,更重要的是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希望未来有更多年轻人能来学习古籍修复技艺,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她说。

  (记者 徐帆)

责任编辑:施川
分享到:
婺城新闻网官方微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33120190038 有效期:2022年12月16日至2025年12月15日
金华市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