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见习记者 徐华贞)秋种油菜籽,春闻菜花香。近日,记者走进婺城区琅琊镇东畈村的田间地头,村民们正抢抓有利天气,翻土、起垄、施肥、下种,原本满是稻茬的农田,变成了一垄垄规整有序的油菜田。
“这块田上半年种的水稻,现在用来栽油菜,这样的话,就可以避免土地撂荒,而且水稻秸秆和油菜梗还能还田,增加土壤肥力,提高产量,减少病虫害。”新农人盛展一边操控无人机撒肥料一边向记者讲解油菜种植要点。
2012年,盛展退役后选择了创业,做过婚庆、电商等,在多个领域摸爬滚打。期间,他的父母从“菜农”转型成了“稻农”,多年创业积累的经验让他发现农业发展的大好前景。在2019年,他果断选择回到家乡正式当起了农民,同一年,盛展获得婺城区“十大新农人”称号。
“以前我就对无人机很感兴趣,后来看到可以将无人机应用于农业领域,就自学了三个月的农田管理技术。”经过六年的不断学习与实践,如今他已经能够熟练地操作无人机进行各种农业作业。据盛展介绍,一台无人机每天可以高效播种300到355亩土地,相比之下,传统的人工方式每人每天只能种植约30亩左右。
“现在155亩地播种我半天时间就能完成,不仅大幅提高了效率,还确保了种子均匀分布,减少了漏播或重播的问题。”盛展说。此外,无人机能够智能调整飞行路径以适应不同的地形地貌,进一步提升了播种的准确性和精确度。通过这种现代化手段的应用,盛展带领的无人机团队已经为超过8000亩田地提供了服务,显著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益。
“我还打算学习视频拍摄,记录我们新农人的日常,能让更多有为年轻人了解农业、投身农业。”盛展表示,希望有越来越多人回归乡村、振兴乡村,在希望的田野上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力量。
看婺城新闻,关注婺城新闻网微信